<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河北省拟推送2022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公示
        发表时间:2022-08-01 14:42:00 来源:河北365bet新网址_365视频游戏大厅_365bet官网欧洲网

          根据“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相关要求,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网友点赞评议、评议会综合审议,河北省拟推送12人候选2022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2年8月1日—2022年8月7日 

          联系电话:0311-87902746

          电子邮箱:hbwmbhr@126.com

          河北省365bet新网址_365视频游戏大厅_365bet官网欧洲办 

          2022年8月1日 

          敬业奉献:

          孙仁中:合作社理事长创新创业  带领乡亲共谱“乡村振兴歌”


          孙仁中,男,汉族,1970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仁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2年来,孙仁中扎根乡野,倾情服务,从最初5户社员到500多户的国家级示范社,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农机富民路”;他爱心满满,免费为五保户、困难户提供农机服务,危急时刻勇战火海让数千亩小麦幸免于难,时刻发挥着一名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孙仁中曾获评“全国种粮大户”“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诚实守信模范”“河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河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敢想敢拼,做群众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孙仁中曾从事饲料生意,是当地的致富能手。他的家乡深州市西李秋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村里年轻人平时外出务工,农忙时节匆忙返乡抢收抢种,孙仁中下决心破解这一困局,带领群众致富。2010年,他抓住国家扶持土地流转的政策机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拿出多年积蓄,购买农用机械,牵头成立仁忠农机专业合作社。

          “带领乡亲们早日富起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仁中牢记合作社成立初衷,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都忙个不停,对于播种、施肥、浇灌、植保、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服务,点滴间都倾注大量心血和汗水。合作社坚持高效管理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安排、统一维修保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费价格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大型农机配套安装北斗卫星定位智能终端系统,实现粮食作物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机械化管理,还增加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服务项目,优质高效的农机服务不仅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还彻底解决了在外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如今,合作社拥有社员516户,大小农机具206台套,流转土地1600亩、托管土地5000余亩,农机作业服务覆盖面积达20000亩,年经营收入达400万元。合作社还完成2012-2020年土地深松项目、农业全程机械化实验项目等新技术的推广课题,获得相关部门高度评价。合作社农机手连续五年在全省农机手技能大赛上夺魁,合作社先后被评“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勇于奉献,用爱心托举群众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仁中始终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用心用情照顾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让更多农户得到实惠,让更多的农民安心外出务工挣钱。

          孙仁中看到村里低保户、五保户过秋过麦、耕种收困难,决定提供免费耕种服务,直接收割送粮到家,每年免费耕种100多亩。2019年夏收秋播抗旱期间,他组织合作社成立农民浇地帮扶小组,为乡亲浇地只收成本费,让很多没有能力浇地的村民得到实惠。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2017年麦收期间,西李秋村麦田起火,水火无情,火借风势,很快烧光约50多亩小麦,救火人员达到数百人,仍无法控制火势。眼看全村小麦将毁于大火,危急时刻,孙仁中大吼一声,一马当先,亲自驾驶拖拉机冲进火海,旋耕土地“旋”出一条隔离带,大火被隔离扑灭,全村4000亩小麦免受损失。村委会送来锦旗,乡亲们纷纷伸出大拇指。

          “这些都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孙仁中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农村党员的胸怀与担当。

         

          刘玉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带领群众奋斗20载终把荒山变金山


          刘玉华,女,汉族,1972年4月出生,河北承德县人,1992年1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现任承德县霁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致力于果树种植、果品产业发展方面的20余年里,刘玉华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了新子镇苇子峪南山上的片片果园,2003年年仅31岁的她,选择返乡创业,从此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她带领着周边的百姓,钻研种植技术,组织果树技术培训班,别人眼里“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田园风光自此变成了她肩上的责任和重担,她为家乡服务,带百姓致富,她经营的果园不但效益不断提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扬。2012年她本人被承德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2013年被承德市双学双比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和市妇联联合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她的果园被授予省级、市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2016年被授予省级旅游示范点。

          弃城返乡,让荒山变金山

          刘玉华高中毕业后进入银行系统,稳定的工作,较高的经济待遇,令多少人羡慕不已。但刘玉华不满足于现状,她觉得年轻人应该具有火一般的创业激情,人生的乐趣在于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刘玉华在2003年依然辞掉了在承德银行的工作,承包承德县新杖子镇苇子峪村南墚头的100亩老果园。承包之初,该果园已经荒废多年,园内的荒草已经比果树还要高,已经老化的果树结出的果实寥寥无几,不但虫子多,而且大小不一,根本没有客户光临。为了能尽快改变现状,能扎下根来,经营好果园,她把公公、婆婆从丰宁老家接到了村里。她和爱人一起每到周五就从承德坐火车回来,一连两天都在山上忙,周日晚上再坐10点多的火车回承德,每次到家都夜间12点多了。时间一长,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一次,周日干完活,二人下山准备回家时,刘玉华的爱人突然病倒了,身体不停的抖动,不让人碰。大夫给他打针都要由人帮忙摁着。面对生病的丈夫,刘玉华有一些内疚,丈夫为了支持自己创业,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累,没有丈夫的支持,她几乎就要坚持不下来了。但困难没有压倒她,她和丈夫相濡以沫,携手并肩,为荒山添绿色,为乡村增光彩。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不仅改变了果园的面貌,也改变了乡亲们创业意识。在她的带动,全乡发展农家游近70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钻研技术,孕育果树专家

          承包果园后,刘玉华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原则,努力学习果树栽培技术,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埋头研究果园管理。过去虽说对果树栽培技术也略知一二,但实际管理起来才觉得知识的贫乏和无知。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她虚心向老技术员请教,逐渐摸索出了各种果树栽植和后期管理技术。尤其是苹果套袋技术,她操作熟练,日可套袋3000余个。为了搞好果园管理,她采取请进来,大家共同钻研技术的方法,对于长期服务于果园的技术人员,经常组织他们一起学习,交流心得。还经常把县、乡的技术人员以及有经验的果农请过来进行指导,提高自身的技术。组织技术人员对合作社成员经营的果园进行指导和实际修剪。

          为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刘玉华在2010年7月、10月两次参加承德市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班培训;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12月三次参加承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赴京培训班学习;2014年1月参加了承德市苹果、板栗、葡萄、枣等综合管理技术培训班。通过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改变了经营理念,提高了技术本领和管理水平。2015年取得高级农技师证书。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果品

          为拓宽市场,引进更具竞争力、更适合本地栽植的果树品种,刘玉华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维方式,加快对新品种的引进的力度,丰富了果树种类,形成了不同时期均有果品成熟的最佳布局。在其它果园还没有水果下树的时候,栽植的早熟杏——五月鲜就下树了;在蜜桃过季的时候,早熟的苹果——嘎拉、北海道、乔纳金等相继成熟,弥补了晚熟苹果尚未成熟期间的空档。

          为了提升果品竞争力,刘玉华一直致力于推广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在果树施肥时,除使用高效果树专用的控释肥外,采用堆肥和农家肥作为有效的补充。正是由于农家肥的使用,使得果树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抗病能力显着提升。苹果的腐烂病发病几率降低了10%左右。在农药使用方面,她敢为人先,尝试新型、低毒、高效的农药的使用,对于虫害的控制恰到好处,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

          通过良好的肥料组合和合理的灌溉,果品品质得到了提升,同一品种的苹果相对于其他果农生产的品质,从色、香、味、型等诸多方面均高出一筹。2013年在承德县举办的果品评比中,刘玉华的参展的果品获得二等奖。

          创新管理,兴农家游采摘

          2011年,刘玉华成立了霓虹果品专业合作社,吸引果农参加,在果园中建起了农家乐,创办了以农家游、采摘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客户到果园内采摘。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影响了更多的农户逐步转变观念,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由于水果种类多,从春到秋都有不同水果成熟,水果品质又好,几年下来,生意红红火火,效益非常可观。在她的带动下,更多的社员和农户都认识到采摘带来的好处,积极参与。刘玉华还经常介绍客户给其他社员,做到共同分享新的经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

          奉献爱心,致富回报社会

          刘玉华创业的初衷,就是为了家乡的山青水绿,为了乡亲们脱贫致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经过多年的打拼,庄园的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周边的群众也走上了致富路。

          刘玉华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三年来累计为灾区捐款1万余元,对待自己的员工视同亲人,关爱有佳;对待父老乡亲,奉献爱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刘静:科研女匠勇闯“沙海”发现“能源绿洲”


          刘静,女,48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套及外围地质研究所所长。参加工作29年来,刘静始终坚守新区勘探找油领域。作为河套盆地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的全程参与者,刘静勇闯沉寂40余年的“勘探禁区”,创新构建“多源供烃、断砂疏导、临洼富集”的成藏新模式,提出20余口高效高产井,累计上交近3亿吨的规模高效储量,实现了“沙海擒油龙”的传奇佳话。近年来,刘静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和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默默耕耘二十载,扎根新区终无悔

          作为一名“油二代”,刘静从小耳濡目染父辈们人拉肩扛、战天斗地的铁人形象,三老四严、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早已镌刻进她的心灵深处。从华北石油学校毕业后,刘静被分配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迈出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第一步。

          选定一个行业,就要一门心思扎进去,这是执着的含义,更是刘静一直保持的初心和信念。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刘静始终坚守新区勘探研究岗位,先后在冀中外围、二连新区、大同盆地、沁水盆地等十几个地区主研科研项目20多个,成了一名坚守在新区勘探领域的“老兵”。她的动力来自对石油事业的忠诚、对石油前辈的崇敬,更是对“我为祖国献石油”诺言的信守。正是坚定着这样的找油信念,正是怀揣着不抱怨、不放弃的事业追求,才让她“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迎来了新区的勘探大突破,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2017年,华北油田取得了巴彦河套盆地2.5万平方公里的探矿权。此前40年间,该区块一直是油气勘探久攻不克的“硬骨头”。这里承载着华北石油人走出困境、再铸辉煌的浓浓期盼。面对千钧重任,面对领导重托,刘静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气魄挺身而出,以柔弱的双肩毅然挑起千钧重担,主动请缨成为巴彦项目负责人。

          精雕细刻守匠心,芳华绽放吉兰泰

          巴彦河套区块不仅勘探难度大,因其面积大导致矿保投资需求也非常大。按照股份公司进行效益勘探的要求,为了把有限的投资用足用好,就必须对矿权面积进行优化核减,选出最富最好的区块,剔除低效区块。为此,她先后5次奔赴长庆油田收集资料、开展技术交流,精心搜集、学习有关巴彦河套地区地质研究的相关论文30余篇、着作10余部、成果报告近百篇。经过多轮论证、修改和完善,2018年3月,保留以临河坳陷、巴彦浩特盆地为主的1.1万平方公里核心矿权面积的方案顺利通过审核。该方案缓解了矿保投资压力,实现勘探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项目研究初期,面对区块面积大、勘探程度低、地质结构复杂、相关资料老旧等重重挑战,刘静带领团队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实际困难,从熟悉消化前期研究成果入手,对茫茫戈壁下的上百条二维剖面反复解释修正,几乎放弃全部休息时间。上班时间不够周末凑、白天不够晚上凑,直到所有的解释层、断层都闭合无误为止,就好比在厚达几千米的地层中用一条只有几米粗细的线随着地层起伏画一个直径1.5万公里的大圆,而圆的起点和终点却在同一平面上完美重合。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几轮“精雕细刻”之后,她带领项目团队创新思维,构建出潜山“新生侧运古储”和碎屑岩沿顺向断层控制的复式叠置油气成藏新模式,依此部署钻探的6口探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创造了“6口井定巴彦”的传奇美谈,吉兰泰油田由此诞生。

          鏖战临河“擒油龙”,奋勇向前展英姿

          2019年,刘静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继续转战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开启新一轮的探索。2019年4月,新采集的临河坳陷82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初步处理结果交到项目组手中。此后刘静就带领团队就开启了“无休”模式,仅用了三周时间就完成了四套层系的地震资料解释、地质结构及圈闭成图、有利目标论证及井位标定等一系列工作,而以往完成这些工作量至少需要2个月。随后,她主提的巴彦河套区块的第一口战略风险探井——临华1x井于5月22日顺利通过股份井位审查。2020年10月,临华1x井临河组经试油获日产自喷超305.76立方米高产油流,刷新了河套盆地探井自然产能最高纪录,拉开了临河油田的发现序幕。

          近两年来,作为第一提出人,刘静提供了临华1、兴华1、河探1等20多口高效井位,其中北部兴隆构造带临华1、兴华1分获日产305方和274方的高产油流,实现了临河坳陷北部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兴华1被油田公司党委、油田公司命名为勘探重大发现“功勋井”,刘静荣获“功勋专家”称号。

         

          张静:社区书记真情服务基层20余载  创新管理服务惠及3万余群众


          张静,女,44岁,中共党员,廊坊市广阳区爱民东道街道馨境界社区党总支书记。她深耕社区潜心治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多项工作受到国家和省级激励。社区治理经验入选《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社区;“主动找、层级解、齐参与、共治理”的社区治理经验受到省级高度关注并全省推介。张静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2001年,刚出校门的张静开始了她为民服务的工作历程,从康宁街,到群安街,再到现在的馨境界社区,从一名基层服务人员,到社区党总支书记,不知不觉已是22个年头,服务群众3万余人。

          社区治理时,她是全能“巧管家”;化解纠纷时,她是耐心“调解员”;疫情防控时,她是守阵“铁娘子”。她是独居老人的“好闺女”、夫妻矛盾融合的“张大姐”、贫困儿童口中的“张妈妈”……多年来,她为群众真情服务的初心没有变,劲头没有减,“心系社区、情系居民,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她一直践行和坚持的工作目标。

          作为社区管理的“当家人”,全民动员共治理

          张静结合平安社区建设,积极开展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合一”,全面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她特别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经过几百上千次的修改完善,建成承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重涵养融合的“初心馆”,面向全社会开放,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红色教育品牌基地。

          她充分挖掘辖区居民的特长和能力,组织动员大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曹秀慧义务为老年人理发,李文波免费教授儿童武术,万庆七年如一日公益教授书画,尹长耕建起共享图书馆……在共建互惠的亲民氛围下,不断有居民加入共治,社区和谐、邻里和善、家庭和睦进一步得到彰显。在此基础上,张静借势创新打造了“温馨3+6+1”社区治理品牌,将社区主体全部纳入工作范围,成为全省首家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的服务品牌。

          作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全心服务解民忧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19年,一位居民因家庭矛盾要割腕,张静给她倒了一杯热茶想稳定她的情绪,却被情绪激动的居民泼到了身上,她忍住眼泪,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苦口婆心地劝导,“水火不容”的夫妻终又重新牵起手,她觉得受再大的委屈也值了。

          因为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经验和方法,张静被群众称为“社区专家”“家政能手”。她牵头成立了志愿调解工作站,建立“张静调解室”,在全省首家提出“多彩法律”概念,并成立“社区·律师一对一”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利用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目前,已接受各类纠纷16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群众把她当成了“主心骨”“知心人”。

          作为社区防疫的“守护人”,全力保障稳大局

          张静舍小家顾大家,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2022年疫情期间,社区86个单元、407家商业门店被封控,面临着3500多户、7200余人的防控压力、生活保障、思想引导,严峻形势不容有丝毫犹豫和大意。张静迅速周密安排布控,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建立5个临时党支部,组建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带领社区全体党员率先垂范24小时守岗住岗。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责难甚至谩骂发泄,她耐心疏解、细心引导、苦心规劝,连续七天六夜睡眠只有十余小时,血压飙升,眼底充血,言语失声,但她毫不退却,始终坚持在一线,组织“楼门长”、“单元长”、志愿者全力解决居家期间各类问题,保障了社区群众的日常需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张静用宝贵的22年芳华岁月和默默付出的辛勤汗水,无怨无悔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奋进前行。

         

          杨密婷:“校长妈妈”以爱为业以生为本  为特教孩子撑起一片天


          杨密婷,女,56岁,中共党员,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她倾情特教,担当有为,视生如子,视校如家。以先进理念带领师生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并获教科研成果奖,在全省作办学思想报告,专业引领特教发展。学前康复、送教上门、联合办学等多项工作创河北省乃至全国先河,为特教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她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好人、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河北省特级教师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坚守初心,用大爱书写奋斗者的华章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道路上,杨密婷孜孜不倦,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特殊孩子和家长心中。她带领特教人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建筑面积比2012年扩大了5倍,各种功能专业教室、教学康复设备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国内一流,校园信息化、智慧化全面普及,成为了全省教育类别齐全、阶段完善、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特教学校。在全省率先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2017年被省教育厅和省残联批准为首批面向全省招生的重点学校。2019年12月在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办学思想研讨会上,杨密婷作《以生为本“和?爱”花开》办学思想汇报交流,其办学经验做法在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邢台市特教学校被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体等300多项荣誉称号。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倾情特教,把特别的爱献给特殊的教育事业

          杨密婷带领邢台特教人通过10多年的努力,把“让更多的特殊孩子享受到适合的教育,用教育改变孩子和家庭命运”的理想变为现实。她深入教学一线,承担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培养出全省第一位聋人本科生,高考升学率位居全省前茅。“521”德育模式、“338”课堂教学模式等引领特教发展,探索出“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升学——就业”一条龙办学模式,实施“一对一”个别化教育,挖掘潜能,补偿缺陷,创造了铁树开花——聋哑孩子开口说话的奇迹。通过“一师一面旗,一室一品牌,一生一名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专业成长三年攻坚计划,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型、双师型教师,许多教师走上国培、省培的讲台,教师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400多个,教学科研成果560多项。

          牢记使命,把教育扶贫多延伸一公里

          杨密婷始终坚守“让特殊孩子有尊严的生活”的理想,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学前康复、送教上门、送教进工厂、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创新工作。教师们累计行程3.6万公里,为100多名残疾孩子上门送教,捐款为特殊孩子建立家庭康复角,走进福利院、社区、家庭,开设“床边课程”,帮助1500多名残疾孩子完成学业,实现自食其力。她走遍全市20个县市区,访问残疾人家庭数百个,宣传扶贫政策,落实学生资助待遇,为就业学生争取岗位,让特殊孩子像正常人一样受教育、上大学。在她的培育下,学生们考上大学、登上央视、在残运会上摘金夺银,昔日的家庭包袱变成家庭经济收入顶梁柱。

          担当有为,以“妈妈式服务”构建和爱家园

          在杨密婷影响带动下,学校构建起以“和爱”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营造了家庭式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全体教师无私为学生献爱心,课上是老师,课下是家长;工作是服务者,业余是志愿者;教师们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学生们都亲切的叫杨密婷“校长妈妈”,时常看到她抱着刚入学的孩子喂饭、把周末回不了家的学生带回自己家……这些残疾孩子在杨校长的细心关照下健康成长。

          2022年,杨密婷受邀代表邢台到北京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与来自全国各行业的100多名楷模代表和56个民族代表亲手传递国旗入场。杨密婷表示要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和大家一起携手向未来!

         

          罗爽:清华博士扑身雄安新区建设  用智慧与汗水解码“未来之城”


          罗爽,男,31岁,中共党员,河北雄安新区雄安集团雄商发展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罗爽主动服务河北雄安新区发展大局,潜心扎根新区建设热土,2018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恪守初心、夙兴夜寐、连续奋战,持续推动雄安新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规划设计、统筹管理工作,助力加快实现新区“五新”(新形象、新功能、新产业、新人才、新机制)目标。罗爽曾获2020年河北省共青团新时代“冀青之星”优秀青年典型、推选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2022年1-2月“河北好人”。

          以年度建设计划为抓手,做好项目建设统筹工作。参与新区重点项目谋划,一个人,一张表,具体负责编制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2019、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以及中长期建设项目库等,及时跟进督促建设计划投资任务落实,助力实现公司2019年46亿元、2020年200亿元投资任务目标。具体负责启动区、起步区、容东片区、雄东片区等片区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统筹梳理项目前期手续、规划设计条件、征拆迁改等环节问题,每个环节都有非常繁重而精细的工作任务,但罗爽从不喊累,始终保持着忙并快乐的工作劲头,为新区重点项目调度提供有力抓手。具体负责项目前期手续跑办,紧盯开工目标不放松,常常夜晚加班编制招标文件,白天开会讨论勘察设计技术问题,圆满完成10余个项目包“430”“930”开工建设的紧迫任务。

          以“显雏形、出形象”为目标,推进“两线一中心”建设。“两线一中心”包括东西轴线、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雄安国贸中心等项目,每个项目投资任务重、涉及方面广、疑难问题多、协调层级高,以东西轴线为例,2020年以来,罗爽具体负责100余次提请河北省、雄安新区层级专题会议研究、调度、协调,数十次跑办国铁集团等单位,建立铁路与地方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工作专班、技术工作营工作机制,统筹谋划、通力合作、积极创新,研究制定了项目建设模式、规划设计、立项审批、分步开工等一系列创新方式方法,顺利完成了项目可研、初步设计等重大突破和阶段进展。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罗爽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的谆谆叮嘱,利用繁重工作外的有限时间,积极参与安置片区建设、交付、运营各阶段活动,响应“悦容行动”“拼搏十天、幸福回迁”等攻坚行动,保障数百户回迁居民完成验房入住;参加雄安新区群众工作中心接访工作和推进雄安新区现代化城市管理“悦居容东”志愿行动,持续为雄安新区建设者和回迁居民服好务。

         

          龚新亮:乡村教师用爱坚守12载  为山里娃编织音乐梦


          龚新亮,男,35岁,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小学水门寺教学点音乐教师。他曾为了上好音乐课把自己家里的电钢琴搬到学校,在声带出现问题的时候,偷偷用激素药物治疗,从未耽误过每一次课。每一次艺术活动,他用音符执着于山区孩子美的启蒙,用爱坚守在大山最贫瘠的黑土地上,用执着一路播撒梦想、挥洒青春。龚新亮先后获得河北省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河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22年6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等荣誉。

          怀揣梦想用爱坚守

          从小喜欢音乐的他,就连玩泥巴,也会做个麦克风,拿着它给大家演唱。儿时的他,梦里都希望能有一个音乐老师,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通过音乐来传递给家乡的孩子们。2011年8月,他以全抚宁县教师招考音乐类总分第二的成绩顺利的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并如愿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满怀憧憬地开启了自己音乐圆梦历程!

          然而当他怀揣着自己的音乐梦想踏上那方讲台时,他才真切地明白,自己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大山深处,每天放学后陪伴自己的只有寂寞;简陋的教室,连件像样的音乐器材都没有;孩子们把音符读作“1234567”,连首完整的曲调都唱不出来……但这一切,没有吓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告诉自己:寂寞不怕,全身心地去爱孩子,有孩子就有了快乐!没有器材,他毅然决定将自己家的电钢琴搬到学校,因为音乐课不能没有悠扬的琴声!当孩子们在音乐课上伴着悠扬的琴声,沉醉在自己动听的歌声里时,课下像小鸟一样,带着崇拜而欣喜的目光围在他的身旁时,他告诉自己: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牺牲小我艰辛圆梦

          “学音乐能有啥出息,这不耽误学习吗?”而面对许多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极力反对,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地到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家里家访,以誓把炕头坐穿的“无赖”精神,向家长们现身说法,让他们知道,山里娃也可以靠音乐闯出一片天!

          2013年春天,一年一度的抚宁县(行政区划后,驻操营镇划归海港区管辖)“六一”文艺汇演在即,龚老师组织学生舞蹈排练、指导演唱,起早贪黑,因为这是孩子们踏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难得机会。由于用嗓过度患上了严重的声带小结,医生严肃告诫他必须立即闭声休息,否则将会有不可挽回的后果。面对着家长殷切的目光、看着孩子们祈求的眼神,龚老师默默做出了选择!他偷偷的背着家人用激素类药物进行雾化治疗,病情虽有所缓解,他的脸却因激素的副作用越来越胖,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呀!父母心疼掉眼泪,高占忠校长也经常劝他别这么糟践自己,但固执的他竟是挺了下来,从来没有耽误一节课和任何一次艺术活动!

          春去秋来,一批批孩子因为他爱上了音乐,也在音乐中享受着成长的幸福!在龚老师的不懈努力下,这所不起眼的山沟小教学点竟相继创建了学校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和戏曲社团,而且开展得有声有色,小有名气! 

          挥洒青春无私奉献

          在教学中,他孜孜以求,要强上进,沉浸在理论书籍中,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任人为师,虚心求教,受到秦皇岛市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果艳丽老师的青睐,被吸纳为成员。作为驻操营学区惟一的市级音乐学科骨干教师,他无疑成为了领导心中的“宝”!2021年5月,驻操营学区学区中心校张立新校长找到他,希望他能真正发挥蒲公英的播种效应,组建一个学区级的音乐工作室,带着学区年轻的音乐教师们一起成长。面对这个没名没利、纯属额外负担的差事,新亮教师欣然接受。于是,学区内的李芳远、年菁菁、王雪巍、秦梦楠、侯永惠、乔女娇在他的带领下,开启了成长蜕变的历程!每一次精心活动后,教师们都会满怀欣喜的分享收获,表达着对这个毫无保留的“师傅”的感恩之情!

          如今,在长城脚下那个美丽的小校园里,年轻的龚老师默默地用一颗简单的心与质朴的情怀编织着山间最美的朝阳,固执地书写着美丽的梦――属于他的、也属于孩子们的梦!梦,没有终点;故事,仍在继续……

         

          助人为乐:

          王亮:残障志愿者日行20公里  冲锋抗疫物资保障一线


          王亮,男,33岁,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六一社区利民苑小区志愿者。王亮自幼身患小儿麻痹,双腿丧失行动能力,出行只能依靠轮椅。2022年4月8日邯郸市主城区实施封控管理,王亮积极报名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一件志愿者马甲,一辆红色三轮小电车,就是他的标配。运送棉签、张贴封条、维持秩序……王亮骑着小电车往返于社区办公室和辖区内各个小区的核酸采集点。一天下来,王亮能“跑”20余公里,久坐使王亮的腰部承受更大压力,但他却毫不在意。王亮也因此入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小儿麻痹让王亮拥有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生。天生的疾病、身边的排挤让王亮一度感到自卑、胆怯。2004年,在邯山区残联工作人员李建明的帮助下,王亮开始了残疾人运动项目的训练,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2006年,河北省第二届特奥运动会在邯郸举办。王亮报名参加,并一举拿下举重项目的小组冠军。虽然身有残疾,但王亮从来没有放弃。邯郸市第十四届残运会、河北省轮椅篮球比赛、冬残奥会冰球选拔赛……业余运动员的经历赋予王亮更坚定的信心和更不屈的韧劲。

          助人为乐,延续大爱

          2022年4月8日,邯郸主城区实施封控管理,志愿者成为服务群众生活的主力军。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王亮也主动报名志愿服务。“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王亮说。在家使用的轮椅不方便,他就换上了专属小电车。每天凌晨4点,王亮就早早起床准备核酸检测工作,运送棉签、拉隔离带、贴封条、维持秩序、张贴公告、运送生活物资,王亮一趟趟往返于社区办公室和辖区内各个小区的核酸采集点,直至凌晨1点才回到家中。每天20余公里的久坐让他的腰部疼痛难耐,但他却选择咬牙坚持。“因为身体原因,有些工作我确实不能独立完成,但总能有我能帮上忙的,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我的小电车肯定比大家走路快,社区书记一安排,我加上电就走了。”王亮坚定地说。王亮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态度感染了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扶老助残,热心公益

          王亮不仅是疫情防控中的特殊“战士”,平时也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善士”。2014年,王亮加入“公益大联盟”爱心团体,定期跟随爱心人士一同到养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在社区,王亮也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弱病残,送菜、买药……只要居民有需要,王亮总是慨然应允。在365bet新网址_365视频游戏大厅_365bet官网欧洲城市创建过程中,王亮经常开着小电车,拿着小喇叭,开展365bet新网址_365视频游戏大厅_365bet官网欧洲宣传与劝导,提高居民365bet新网址_365视频游戏大厅_365bet官网欧洲意识,为创建365bet新网址_365视频游戏大厅_365bet官网欧洲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亮的勇敢坚定与助人为乐点亮了疫情带来的“黑夜”,他以亲身实践告诉大家:残疾的是躯体,不屈的是灵魂。无法站立的身躯一样可以在服务群众中实现顶天立地!

         

          张子诚:退休老党员不忘初心用6000余张电影海报讲述百年党史


          张子诚,男,83岁,中共党员,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西苑街道西苑小区居民。张子诚于1954年初中毕业后学习了电影放映技术,是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放映员。从2021年3月1日起至今,他走遍河北省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发生在河北大地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利用积攒的数千张电影海报,根据不同内容的需求进行现场展览和网上交流,传播正能量,讲好红色故事。2022年7月荣登“河北好人”榜。

          走好脚下路,当好模范能手

          年轻时,张子诚还在农村放映电影,为帮助农民观众看懂电影,他就摸索了放映前介绍内容、放映中对难懂镜头解说,同时利用幻灯做宣传。

          1964年5月23日,《河北日报》专门发表了《让农民看懂看好电影》的社论,同时发表了一个版面《宣传能手张子诚》的报道。在做好全省电影宣传工作的日子,他又成为全国电影宣传的典型。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分别制作了专题节目进行了介绍,同时被《中国电影市场》刊物命名为“电影王子”。

          张子诚用电影带入式的方式讲党课,非常有共鸣,让大家对建党、建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及领袖的崇高,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希望全体党员要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奉献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奋发有为、不断进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更大的业绩。

          回望来时路,践行初心使命

          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令我们足不出户的特殊日子里,张子诚曾以《银幕上的白衣天使》公众号的形式发表了50部赞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歌颂我们的医护人员和全民族战胜各种疫情的电影;疫情尚未结束时,为足不出户的人们仍有电影陪伴,又开始编写《燕赵银幕人》,介绍了河北籍的演员和编导、拍摄等幕后工作人员所塑造的银幕形象100期。

          作为一名83岁的党员,张子诚有幸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电影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是要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完成党赋予的使命。从2021年3月1日起,又推出了《银幕燕赵事》,用以热情讴歌根据发生在河北大地近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史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影片,并以此为切入点用100部电影满怀激情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坚定未来路,奋蹄度余生

          在目前尚不宜大型聚集的情况下,张子诚开始探索采用直播形式线上线下通过一张张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电影海报,在听众光影中纵横,追忆百年光辉历程,在岁月中流金,淬炼百年不朽经典,让观众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电影海报宣讲四史,这一内容和形式可以说是全国首创,并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进行宣讲。“不用扬鞭自奋蹄”,电影已经伴随张老师人生66年。他说:“我仍愿我有生之年献给我所钟爱的电影宣传工作”。

          一辈子,一件事,他做到了。

         

          秦栋梁:好司机疫情期间义务运送物资  保障几百名婴幼儿“不断粮”

          

          秦栋梁,男,47岁,中共党员,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出租车司机,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22年4月,博野县因新冠肺炎疫情实行全域封闭式管理,在近一个月的封控期里,他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每日坚持为全县600多名婴幼儿运送奶粉、纸尿裤,确保孩子们“不断粮”,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奶爸老秦”。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央媒对“奶爸老秦”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主动请缨,他是一位冲锋上阵的“勇士”

          2022年4月,博野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秦栋梁作为两名孩子的父亲,格外关切身边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得知全县没有专门为婴幼儿进行奶粉、纸尿裤配送的工作人员,他主动联系博野县妇联,承担起这份重任。他在自己的车上悬挂起“生活物资保障专用车”的条幅,全面对接县域供应商和各小区志愿者,每天晚上在群里收集汇总各小区居民所需妇婴用品清单,清早到商家取货并按户打包、做好标记,挨门挨户将家长们急需的订单送到县城内各小区和乡镇的疫情卡点。据统计,秦栋梁每天配送60个小区,工作时间超12小时,行驶里程超200公里,受保障婴幼儿数量达600余名。

          恪尽职守,他是一位勇挑重任的“卫士”

          配送首日,秦栋梁由于经验不足,对博野县疫情防控卡点位置不够熟悉,加之奶粉、纸尿裤品牌种类较多,每个家庭需求各不相同,耽误了不少时间。在随后的配送工作中,他认真考虑订单分散和配送路线等问题,提前对各小区需求物品进行分门别类并规划路线。因为配送点位众多,他中午经常错过用餐时间,晚上往往12点才能回家,回家后还要统计第二天配送清单,一忙就到深夜,但想到能让全县孩子们都有奶可吃,他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

          雪中送炭,他是一位当仁不让的“义士”

          疫情期间,不时会有紧急任务。有一次,博野县医院一位孕妇因为早产,没来及给孩子准备奶粉,需要加急配送,秦栋梁得知后,立即从距离县城10公里外的博野县小店镇赶回县城供应商取货,及时送到县医院;还有一次,一位家长打电话,说孩子的奶粉只剩最后两顿,为不让孩子饿肚子,秦栋梁特意绕路,提前半天配送到位。今年7月,秦栋梁被评为“河北好人”,面对采访,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见义勇为:

          张慧志:“光头哥”义无反顾施救  两名沉溺儿童生还


          张慧志,男,37岁,群众,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街道北张庄村村民。2022年7月9日上午,在滦河迁安段,两名孩子不慎落水,张慧志不顾家人阻拦,脱下衣物,拿着救生圈,飞奔救出两名孩子。随后,“光头哥”见义勇为事迹迅速在各大网络平台传播,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客户端、河北日报客户端、河北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等13家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凤凰网、澎湃新闻、湖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南宁广播电视台等8000余家的网站及新媒体也通过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帐号进行报道,总量近2万条,点赞数超600万,阅读量破亿。广大网友点赞评论:“这就是平民英雄!”“他跑步的样子好帅!”

          不顾家人阻拦,毅然下水救人

          2022年7月9日上午10时许,张慧志带着家人在滦河迁安段路过,女儿突然说想吃烤肠,张慧志注意到店家旁边有条河,不放心女儿独自前往,便跟着一起。刚下车张慧志便听见呼救声,还看见两个孩子正被湍急的河水冲到距离岸边约十几米的地方,孩子们的头在水中一浮一沉并且不断呛水,情况十分危急。张慧志注意到,当时岸上的人都很着急,苦于没有装备、水流又十分湍急,他环顾四周,想找到可以浮起来的东西,寻找无果后,张慧志焦急地询问周边的群众能否提供装备,幸运的是,一位路过的行人提供了救生圈。拿到救生圈后,张慧志脱去上衣准备下水,但被他的妹妹拉住,女儿也一直在旁边哭着喊爸爸。张慧志说:“家人担心我在救人的过程中发生危险,所以才一直阻拦。”眼看着两个孩子越冲越远,张慧志没时间与家人解释,甩开妹妹的手,抱着游泳圈跑进了河中。

          随机应变,成功救出两名男童

          河水中的石头长满苔藓,十分光滑,张慧志一下水便滑了一跤,后脑勺朝下摔在水里,爬起来后,他顺着水流漂到了一个孩子的附近,张慧志立即将救生圈套在孩子身上,让他抓紧自己。在确定这个孩子安全之后,张慧志犹豫着如何救另一个孩子,此时从上游飘过来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棍,张慧志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一下子抓住木棍,一边把棍子往下杵来试探水位的深浅,一边用手拖住获救的孩子向另一个孩子所在的水域游去,最终,张慧志将两个孩子成功救出。随后赶到的医务人员对两孩子进行了检查,看到孩子们脱险,张慧志松了一口气,他默默退到人群后,随手把湿透的衣服拧了一把,简单擦拭身上的泥沙后便离开了。

          “光头哥”不顾家人反对下水救人的事件不仅拯救了两个家庭,温暖了整个城市,还感动了全网,现在张慧志更成为迁安市百姓争相谈论、学习的对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厚。

         

          诚实守信:

          吕学芹:七旬拾荒老人捡得20万元现金物归原主


          吕学芹,女,73岁,1949年6月20日出生,群众,沧州运河区公园办事处朝东社区馨泰小区居民。吕学芹和老伴没有经济来源,平时靠捡拾废品补贴家用。2022年2月20日晚上11点左右,吕学芹老人骑着三轮车在宏宇城C区附近捡拾废品,捡到三个塑料袋,装有的20万元现金和一些其他物品,她第一时间报了警,把捡到的20万元现金和物品交到警察手中,在警察帮助下物归原主。她的事迹被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位拾金不昧的老人叫吕学芹,今年73岁,家住运河区馨泰花园小区。她和老伴没有经济来源,平时靠捡拾废品补贴家用。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人,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传承与发扬。

          天上掉下“金元宝”,拾废品拾到20万元

          2022年2月20日晚上11点左右,吕学芹老人骑着三轮车在宏宇城C区附近拾废品。在小区西头一角,老人借着月光,隐约看到了三个袋子。吕学芹以为是小区居民丢弃的废品,便上前捡了起来。老人把三个袋子拿到路灯下一看,里面装有大量现金,还有一些其他物品。

          金钱面前不失好人本色,迅速报警找失主

          看到这些,吕学芹心中一颤。“丢了这么多钱,失主多着急啊。要是自己丢了这么多钱,寻死的心都有了。”吕学芹老人立即拨打了“110”报警。民警现场核实发现,其中浅白色的袋子里装着20万元现金,还有一张中国建设银行的取款单。“交给民警我就放心了,要不然回家后睡觉都睡不踏实。”吕学芹说。她和民警一起清点完物品,放心地骑上三轮车离开了。

          20万现金物归原主

          经过多方打听,通过警力的支持,2022年的2月21日上午11点左右找到了失主。失主朱先生从民警手中领回了他前一晚丢失的20万元现金和其他物品,情绪十分地激动,看到失而复得的财物,朱先生感慨万千,非常感谢这位拾金不昧的老人。

          听说了这事,有人说她傻,毕竟自己和老伴都没有退休金,也没有经济来源,这20万元能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就是不用在自己的身上,还有可以留孩子用。但是老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自己的,拿了就会一辈子心不安了。自己拿了这个钱,可能就会毁了别人的家庭。而且正是因为有孩子,更要做出榜样教育来,让自己的孩子知道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每个人的钱都来之不易,不能用别人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做人要心怀坦荡。”


        
        责任编辑: 马婧
          相关稿件
        • 习近平点赞“中国好人” 2022-08-16 09:13:00
        • 河北省拟推送2022年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公示 2022-04-28 14:42:00
        • 河北省拟推送2022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公示 2022-02-22 14:42:00
        • 【好人365】王东升:志愿加入抗“疫”战争 用坚韧身躯筑起“战疫”堡垒 2020-03-21 16: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