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刘雅洁,女,87岁,中共党员,华北石油总医院原内科主任。
二、事迹类型:敬业奉献
三、事迹简介
1977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刘雅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华北石油总医院。按规定,1992年,时年60岁的老专家就该光荣离休,但面对众多患者的需求和自己一生挚爱的临床工作,她毅然决定继续留在临床一线,这一干,又是27年,耄耋之年依然一周工作七天,退休后为20余万名患者排忧解难。
她对病人关怀备至,在冬天检查病人的身体之前,都要搓热双手;病人再多,她都会细心询问、耐心解答,还安慰没有看到的病人:“大家放心,我全部看完才下班。”正是这种温暖关怀,给了病人最好的抚慰。
刘雅洁用她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诠释和践行了一名党员医生的初心和使命。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河北省劳模”,任丘市“最美医生”“任丘好人”。
四、主要事迹
为祖国健康工作70年的最美医生——刘雅洁
“有事需要可以随时叫我”
——这是老主任离岗前的深情嘱托
按规定,1992年,这位60岁的老专家就该光荣离休。但面对众多患者的需求和自己一生挚爱的临床工作,她毅然决定继续留在临床一线,再多做一些。这一干,又是27年。
退休后,为了方便工作,刘雅洁主任依然“蜗居”在医院小区里的老房子里,虽然离工作岗位只有短短10分钟的步行距离,但她总是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因为想节约出时间多看几位病人。近两年,因为老年病科周末值班医生较少,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要求周六、周日再多加两个半天的门诊。而且更是把自己的家搬到了科室,吃住都在自己小小的办公室里。耄耋之年依然一周工作七天,她从不休息,几乎24小时随叫随到。
伟大事业源于对责任的坚守。刘雅洁几十年不离门诊,不是贪恋位子和名誉,而是践行责任与担当。在医疗服务细节处,她对病人关怀备至,在冬天检查病人的身体之前,都要搓热双手;而在医疗人才培养方面,她也努力为年轻人创造机会,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与资源传给下一代。
刘主任检查病情特别细心认真,每次必须把病情、治疗方法、用药事项完全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明白,才能让他们离开诊室,所以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都比较长。为了让病人少跑一趟,刘主任就以早上班、晚下班的方式增加出诊时间,坚持看完当天每一个病人。病人再多,她都会细心询问、耐心解答,还安慰没有看到的病人“大家放心,我全部看完才下班。”所以,最后一个离开门诊的经常是她。
刘雅洁主任把自己的时间都给了患者。她坦言,只有获得全国劳模时按照规定去外地旅游了一次。这70年的其余时间,她从未休息玩乐过。
“不求尽善尽美,只求尽心尽力”
——这是上了年纪老主任的肺腑之言
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刘雅洁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初略计算,退休后近30年时间里她的门诊病人达20余万余例……问及一个退休的医学专家为临床工作辛勤耕耘,为患者“精打细算”,为年轻医生排疑解惑,到底图的什么?
她说,共产党培养了我,我就愿意这么干,这样活的有意义。
刘主任虽然也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当诊室迎来老年患者时,她却把这些老人来看病时的孤独与无助放在心上。如果来看病的老人挂错了号,她会担心老人换科再挂号有困难,就亲自陪着到相关科室看病,再回诊室帮着开单子拿药。当看到没有陪诊的老人来看病,因为不熟悉医院环境面露难色时,她就陪着去做检查,帮助取检查结果,帮着办理住院手续,等等。
有人不理解她“这么大年龄不会享福,还这么拼命工作干什么?”她总说,“我珍惜每一点时间,珍惜我的岗位,我就对给人看病‘上瘾’。我现在的确老了,精力也不像从前那样充沛,但是我只要做到尽心尽力,就对得起信任我的患者,对得起我热爱的专业,对得起给我工作机会的医院。”
正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对患者,我永远要笑脸相迎”
——这是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
刘老不仅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折服人,还以无私、敬业和同理心赢得患者与同行的尊敬。她总是想方设法地减轻患者负担,千方百计为患者“省钱”,彰显悬壶济世的医者风范。这种医患之间彼此信任、充满包容的美好情操,是浮躁社会空气中罕见的高贵品质,也当为不同行业的工作者学习与传颂。
给人看病,刘雅洁主任从不吝啬自己的笑容,她说,“病人来看病身体上有痛苦,我首先能做的,就是给病人一个温暖、平和的微笑。”为了能够让每一位病人情绪放松,遇到对年龄大的老年患者时,她就以姐妹兄弟相称;对年轻的患者,她以阿姨自称,让病患感觉亲切。正是这种温暖、这种关怀、这种依靠、这种踏实,给了病人最好的抚慰,让每一位病人对她心怀感念和信任。患者都很感动“别的医生都只听我说,但是刘主任的手却很温暖”。
她常说,对于病人,有时医生的耐心倾听和解答要比用药更重要。有这样一位中年患者,食欲不好,消瘦,乏力,到了好几所医院做了各方面的检查,都无所获。来到刘主任面前,多年的经验告诉她,这也许是严重的疾病,也极有可能心事或劳累造成的。刘主任没有急于开单检查或用药,而是继续与患者攀谈,在深入了解后得知患者最近老伴去世,严重失眠,心烦,害怕服安眠药有副作用。刘主任先后几次与这位患者聊天、长谈,宽慰他,劝说他,服用一点抗抑郁药后,病人很快就好了。
“好好做医生,做一个好医生。”这是刘雅洁主任从医70年坚守的信念。作为医院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她面对患者时真诚的微笑、贴心的抚慰、耐心的解答、细致的诊治……从她的一言一行无不映衬着一个医者的“匠心”精神,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推崇的吗?
故事1:
一位81岁的老太太,身患肺心病,冠心病,三度心力衰竭,生活不能自理。刘主任看到时,心想:病人如果要住院至少需要两人长期陪护,并且吃住不便。于是,为了减轻家属和病人的负担,她决定为老人设家庭病床,在家里进行医疗和护理。病人病情严重时,她坚持每天去看望,病情好些时每周去两三次。输液,打针,喂药,抽腹水,做心电图……所有的工作她都亲自动手。春去秋来,转眼就是一年半,在出诊的路上多少次被大雨浇透了衣裳,多少次吃不上饭,多少次的磕磕绊绊,她未曾迟疑,不曾停歇,5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停歇,直到这位老患者渐趋康复!
故事2:
一次,病房转来一位高烧不退的病人。病人曾在一家传染病医院诊断为脓胸并进行治疗。刘主任接诊后再次为他抽取胸腔液体化验。她注意到液体不像脓性,肉眼可见到米汤样物,怀疑病人得的是一种叫乳糜胸的病,就亲自把标本送到化验室,让检验员反复化验,结果证明她的诊断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医院对这种病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她建议转北京治疗。看到患者担心自己在北京没有熟人,怕看不上病。刘主任主动陪这位素不相识的患者,并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找到相关专家,先后三次陪着去北京诊治并治愈。类似事例在她身上不胜枚举,看到病人有困难,她就会主动伸手帮助,或者联系专家,或者送衣送饭,她做了很多很多。
故事3:
曾经七月的一个晚上,刘雅洁主任被叫急诊。她来到急诊室前,救护车内一个溺水的学生躺在车内,皮肤紫涨,双眼外凸,样子极为“吓人”,年经的小护士不敢上前做检查,她亲自上前操作。确定孩子确实死亡以后,她又借来一条白布单亲手给孩子蒙上,推送到太平间。为了不让孩子的父母目睹孩子的惨状,第二天她早早起床,来到太平间为孩子更换衣服,整理遗容。这仅是她从业生涯中的众多中的一件,只要病人需要,她都会不顾一切地冲向前,做了很多医生以外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