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九如
我们家是个祖孙三代一共9口人的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十几年来,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拌过嘴,婆媳之间没有红过脸,其中的秘诀就是晚辈尊重、孝敬长辈,长辈关心、爱护晚辈,用一个“情”字“栓”住大家的心。
回想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的父亲是家里的独子,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因此,养家糊口、照顾病重的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的就是父亲一个人的事。那时候父亲为奶奶梳头、擦背、洗脚的娴熟动作,为妈妈倒水、喂药、端饭的情景,时刻都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
奶奶去世以后,我们弟兄几个就像当年父亲照顾奶奶一样,承担起了服侍妈妈的重担。1963年夏天,母亲最终未能战胜病魔而撒手人寰。此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十分艰辛。晚上,当我们脱衣躺下时,父亲就开始给我们缝缝连连。有时候,我已经睡了一觉了,朦胧中发现父亲还在给我们缀书包、补鞋袜。此情此景,一个慈祥而又坚韧的高大形象,刹那间镶嵌在了我这个9岁孩子的脑海中。
70年代初期,我参加了工作,随后成了家,再后来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从儿女懂事起,我就常常给他们讲上辈人的“故事”,讲如何做人做事。久而久之,勤奋、简朴、感恩在他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北京举办奥运会那年,儿媳妇生了一对小子,为了相互有个关照,儿子一家四口就和我们搬到了一起。为了让儿媳妇有精力安心上班,每天晚上,老伴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冲奶粉和换尿布,一宿也没时间合眼。半年后,儿媳看我们老俩每日每夜都不得休息,就和儿子商定每周末带着孩子回自己的房子住两天,好让我们“透透风、喘喘气”、缓缓劲儿。掐指一算,至今老少6口人在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里共同生活了整整11年了。婆媳之间竟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儿子和儿媳也从未吵过一次架,和和睦睦一家人着实令人欣慰。
近6年来,我老伴和亲家母轮换着去外地照看外孙女。当轮到老伴去看孩子的时候,我就成了家里家外的“一把手”。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洗洗涮涮、接送孩子上下学、检查作业一个不能少。说实在话,虽然辛苦着,但也收获着快乐。每当寒暑假,当大学老师的女儿、女婿就带着孩子凑到我这来。9口人居于一室,且有3个不懂事的孩子,整天有多么闹腾,人们可想而知。但是,我和老伴、儿媳、女婿争相下厨,谁也没有抱怨过。当9口人围着一个特大号圆桌吃饭时,热热闹闹的场面让人开心不已!难怪老伴常说:过日子就是图个人气儿。父母是儿女的丰碑,儿女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们对我和老伴儿很孝顺,平日里发现我们老俩身体稍有不适,总是是嘘寒问暖左右不离。女儿、女婿每年都带我和老伴出去旅游一两次,儿媳妇给我买穿的都是一次拿来不同款的两三件让我挑选。像春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过生日等,给我们买东西一向都是“快递”通知我们才知道原委。记得前年初夏的一天,有两个安装工把空调送上门来了,才知道是女儿和女婿事先不打招呼给买的。上行下效,每当有好吃的,两个孙子和外孙女总是先让我和老伴吃,不咬一口就不答应。说不完的话归于一句:敬老爱少情最浓,善美家风谱华章。